相比于同时代的传奇球员张伯伦场均30.1分22.9篮板4.4助攻,拉塞尔场均15.1分22.5篮板4.3助攻。虽然数据可能没有那么恐怖,但在13年的NBA生涯中,他11次帮助凯尔特人夺冠,其中还创下了8连冠的惊人纪录nba史上平均得分排行榜,5次获得MVP奖,12次入选全明星赛,以球员和教练的身份进入名人堂,拉塞尔的职业生涯可以说是极其辉煌的。
不过,拉塞尔所处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NBA,和如今的NBA,无论是规则还是环境,都大不相同。如果从拉塞尔的个人技术和现在的打法兼容性来考察,现代的NBA似乎更适合拉塞尔打球。如果拉塞尔如今来到NBA,他是否能将自己的职业生涯成就推得更高呢?以下6点分析,探讨拉塞尔在如今的NBA生存的可能性。
小球时代到来,篮下终结能力达到新高度
拉塞尔职业生涯的投篮命中率为44%,按照中锋的标准来看似乎有些糟糕,但问题并不出在拉塞尔本人,而是环境。
当时NBA还没有三分球,直到1979-80赛季,NBA才正式确立了三分线。在拉塞尔时代,无论距离球门多远,都会算2分,所以当时每支球队都会尽量在篮下投篮,高大的中锋自然成为了主宰战斗的关键,于是这就造就了张伯伦这样的野兽。
另一方面,球队在防守端的政策比较明确,就是把禁区填满,不给对手任何轻松内线投篮的机会。双方球员在篮下贴身肉搏的结果就是进攻方的投篮命中率不会太好。因此,在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NBA球员的投篮命中率普遍较低。
身高208厘米的拉塞尔在内线已经是统治力十足的球员,职业生涯前四个赛季拉塞尔的投篮命中率位列联盟前五,随后八个赛季他的表现更是胜过联盟80%以上的球员。
如果拉塞尔在现代,他在禁区的破坏力绝对会提升不止一个档次,在肌肉正面碰撞的时代,有能力在篮下得分的球员,在如今的小球时代,在篮下得分应该就像从袋子里拿东西一样轻松。
三分线不仅让场上空间变得更大,球队也纷纷用侧翼球员取代传统的高个子球员来加快比赛节奏,甚至还部署了“五小”阵型。拉塞尔在篮下遇到的阻碍可能比当年要少很多,投篮命中率的提升也是意料之中。
团队合作不需要控球,是前锋和后卫的最佳搭档
随着三分球的兴起,当今篮球界大多数球队都以后卫或侧翼球员作为进攻核心。拉塞尔的打法不占据太多球权,虽然勾手投篮技术不错,但多半依靠抢篮板和二次补篮,进攻风格与鲁迪·戈贝尔、克林特·卡佩拉类似,相当适合现代打法。
拉塞尔职业生涯场均出手次数仅为13.4次,对于一位获得5次MVP奖项的球员来说,这个数字相当低,而作为对照组,获得4次MVP奖项的张伯伦职业生涯场均出手次数高达22.5次,即便巅峰时期,他的场均出手次数也超过了30次。
拉塞尔13年的职业生涯中,从来没有一个赛季他的场均出手数是全队最高的,这些数据说明他在带领进攻时并不是过于激进,而是更喜欢在球队需要他的时候挺身而出,是一个团队型的球员。
防守雄狮核心,十连冠DPOY冠军未竟梦想
现代篮球要求高大的球员不仅在进攻时不争球,更重要的是在防守时能够稳住篮板、保护篮筐,而这恰好是拉塞尔的特长。
拉塞尔职业生涯场均篮板数达到22.5个,仅次于张伯伦的22.9个,甚至每分钟还能抢到0.53个篮板,这是历史最高效率。他还是一名出色的盖帽手,可惜NBA直到1973-74赛季才开始统计盖帽,因此他没能在盖帽榜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但更重要的是,他帮助球队防守。凯尔特人队能够在上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建立王朝,就是因为防守扎实。在他效力凯尔特人的 13 个赛季中,球队只有一个赛季的防守效率(DRtg)排名联盟第二,其余赛季均位居联盟第一。
拉塞尔的防守胜利贡献值(DWS)几乎每年都排在联盟第一,除了新秀赛季排名第三和倒数第二赛季排名第二。他可以称得上是防守中枢的得力干将。如果NBA直到1982-83赛季才设立年度最佳防守球员奖,拉塞尔或许可以创造连续十次获得DPOY称号的夸张纪录。
助攻榜第三好的中锋,拥有不可忽视的传球视野
或许是因为拉塞尔在防守端的表现实在太出色,以至于人们常常忽视他的传球视野。事实上,拉塞尔职业生涯场均助攻数高达4.3次,在NBA历史上所有中锋中仅次于尼古拉·约基奇和张伯伦,可以说是身高最高的能送出助攻的球员之一。
在此之后为数不多的比赛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拉塞尔经常抢下防守篮板,然后长传至前场创造快攻机会,或者在半场阵地战中nba史上平均得分排行榜,持球从中路到高位进行DHO。
我们在如今的NBA也能看到同样的场景。某种程度上,凯尔特人在“红衣主教”阿诺德·奥尔巴赫执教下发展出了许多现代战术体系,而拉塞尔能作为战术执行中的重要棋子也说明他有在当代篮球中生存的能力。
打球时间长,不易受伤,耐力惊人
拉塞尔不仅多才多艺,而且耐打实用。在13年的NBA生涯中,他有10个赛季的场均出场时间超过40分钟,职业生涯场均出场时间为42.3分钟。拉塞尔的主力位置是中锋,这意味着他不仅仅是在球场上来回奔跑,而是要与对手进行实际的身体对抗。但这似乎并没有给他的身体带来太大的压力,因为他职业生涯平均每个赛季只缺席2.15场比赛。
另外,根据-的数据,上赛季联盟节奏最快的球队是火箭队和森林狼队,都在100.9左右,而上世纪50、60年代的NBA节奏更快,都在120-130左右,凯尔特人队是联盟节奏最快的球队,这意味着进攻和防守的回合数大大增加,球员体能的消耗也更大。
从如今球员保护意识高涨、轮换盛行的现状来看,当年凯尔特人对拉塞尔的调度方式似乎颇为不可思议。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疲惫不堪,反而能保持稳定高效的输出。
无法通过数据、领导风格和重视团队个性来量化的贡献
拉塞尔能为一支球队带来的价值不仅仅只是纸面上的数据,更重要的是那些难以用数字量化的贡献。
拉塞尔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球队获胜,他认为夺冠远比个人成就更重要,充分展现了团队球员的素质。一个以身作则、重视团队胜过个人的领袖,是每支球队都需要的优秀球员。
历史的先驱,超越数据的伟大
正如文章开篇所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NBA和现在的环境截然不同,拉塞尔能创造13年11冠的罕见纪录,一定程度上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拉塞尔进入联盟时,NBA只有8支球队;他退役时,联盟已经扩大到13支球队,竞争相对简单。此外,在拉塞尔加盟之前,凯尔特人已经是一支阵容比较完整的球队,他的到来是冠军拼图中的最后一块。
相较于如今拥有30支球队,并辅以数据和影像技术的NBA,比赛的复杂程度大幅提升。如果比尔·拉塞尔来到现在的NBA,他还能被冠上“指环王”的称号吗?这不得而知。但他的技术确实与现代打法高度契合,即便在如今的NBA,他仍然有很大机会书写辉煌的职业生涯成就,成为赢家。
拉塞尔的伟大已经不再由数据或者总冠军数来定义nba史上平均得分排行榜,正如乔丹所言,无论作为球员、教练还是社会活动家,拉塞尔都是为后人树立榜样的先驱者。